浓、清、酱3大香型代表性酒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世间白酒本没有香型之分,第三届评酒会有了4大主要香型,再后来增加到了12种,到底是怎么分的?又干嘛非要分出个香型来?一、3大香型代表性酒及区别第三届评酒会第一次提出香型的说法,当时只有浓、清、酱、米四大主要香型,现在的12个香型也多位浓、清、酱三种延伸或是结合出来的。这3大香型的主要特点在评酒会中有明确的感官描述:但实际情况比这些文字描述要复杂的多。即便是同一香型也可能有不同工艺,也会因为环境气候等原因有不同的风味。有些浓香酒也带点酱气,有些酒闻香是浓香,入口是酱香。我就从浓、清、酱这三种主流香型做个简单类比:1、酱香型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16个字概括了酱香白酒的核心特点,但并不就是全部,各个厂家、产地风格也不尽相同。取三个典型:茅台、郎酒、潭酒茅台:突出浓厚、苦反甘贵酱的表达多多少少和茅台都有些类似,像珍酒、国台等,路数都比较像,只是在厚重感和平衡感上要看各家的本事。潭酒:柔和酱香,偏绵甜潭酒有点川酱和贵酱的中间地带,属于柔和酱香。郎酒:突出甘烈,带酸川酱和贵酱比起来,窖香要重一些,甘甜感比较突出,贵酱更多的是浓厚感。如果是浓香或是清香转酱香,选择潭酒)喜欢酱味厚重,选择茅台、珍酒。喜欢酱香偏浓香,选择郎酒。市面上也有少量低端酱酒采用麸曲酿造,用麸曲的酱酒普遍问题就是酱味不足,杂味重,体现不出酱酒的厚重和层次,反而有些偏向浓香。2、浓香型市面上浓香型白酒占比70%,第五届评酒会17大名酒中,浓香就占了9个。这其中浓香代表就是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同为浓香但风格完全不同,主要就在于原料,五粮液用的五种粮食作为原料,而泸州老窖则是单粮酿造。五粮液、剑南春等:多粮酿造,口感丰富,多元泸州老窖:单粮酿造,口感醇正,悠长这里要说一下,国窖1573和泸州老窖特曲区别还是挺大的,不仅仅是质量上,表达风格也不尽相同,但是都保留了单粮浓香的醇正。这两个都是川派浓香,没什么好坏之分,就是个人喜好。我刚开始喝酒的时候是偏爱五粮液的,口味丰富好入口,开瓶散发的香气非常舒服;时间长了反而更喜欢泸州老窖,并不是觉得泸比五更好喝,只是泸州老窖喝起来更有劲儿,味儿更长。但是新手的话确实五粮液要好入口一些。还有一个,江淮浓香:老五甑工艺,典型就是双沟、洋河,江淮浓香型和川浓香比起来,香气是不如的,但是入口极柔和,少了川浓的那种冽,多了一点优雅,口味儿重的酒友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够劲儿,但喝起来压力要小些。3、清香型清香的酿造工艺相对简单,主要分为大曲、小曲和麸曲。典型:汾酒、二锅头汾酒:大曲清香,绵甜醇厚、回味长宝丰和黄鹤楼也都是大曲工艺二锅头:麸曲,强劲甘列、净爽现在的二锅头并不是传统二锅头工艺,按照清代、民国时期二锅头的传统工艺应该是高粱+大曲,后来又变为麸曲酿造,改小窖为大窖,出酒率高且耗粮量小,喝起来少了点馥郁芳香和醇厚感,增加了净爽的感觉。现在的二锅头的酿造工艺完全没有统一,产地、品牌也都比较乱,很难说清楚到底什么风格。这里还可以聊个小八卦,喝酒就喝酒,为啥非要分香型?二、为什么要分香型?白酒本没有香型,前两届评酒会各类白酒都是统一品评,甚至都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光看品鉴大师一个鼻子一张嘴。从第三次评酒会开始,各大酒厂根据自己产品的香型自己报名,参与哪一类的评比。那么为什么增加的香型的区分呢?第一种说法:为了公平第二次评酒会总共有近两百来款就报名参赛,品鉴师不可能每一款都喝的仔细,多数情况下浅尝辄止,不能深入体会。这种情况下,酒香(气味)足够突出的话,反倒是能够脱颖而出。看当年的排名就知:八大名酒中,茅台排第五、汾酒排第七,前四名清一色全是浓香。这个排名和当时实际情况不符,汾酒在当时无论是品牌还是销量都是国民第一大酒,茅台也是号称国酒,这个排名结果并不能让人信服。于是从第三届开始,分组评比,分为:清、浓、酱、米,这四大主要香型,剩下的都归为其他香型。第二种说法:为了茅台当时办招待或是接待外国友人用的多为茅台,对外都说这是中国最好的酒,结果第二届评酒会一看,才排第五?这不就尴尬了么。所以区分香型评比,这样茅台不用和浓香的那几个对比,只在酱香领域,那自然是第一的。这种说法多有流传,而且涉及到一些政治人物,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也就无法求证,当个段子听听就好。第三届评酒会,浓酱清米,四种大香型自然是争奇斗艳,把评酒会当成一个盛宴,只要评上了代表着官方的认可。可是市面上还有很多小香型白酒,比如:老白干、西凤在第三届评酒会上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能黯然。后来香型分类也不断扩大,有了兼香、馥郁香型、老白干香型、芝麻香型等,共12种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