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院士集结,这场论坛把中国啤酒的科技创新要点、高端化方向、精酿啤酒未来讲透了
4位院士集结,这场论坛把中国啤酒的科技创新要点、高端化方向、精酿啤酒未来讲透了 文丨酒业家团队(ID:jiuyejia360) 2023-09-15 12:05 16,667 微信扫一扫复制链接分享啤酒 啤酒进入到高品质与多元化时代
数据显示,中国啤酒产业开始享受高端化带来的红利。但在高品质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啤酒产业的未来发展又将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核心驱动力又来自哪些因素?
9月12日,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啤酒技术高峰论坛与首届(青岛)食品生物制造创新国际峰会在青岛举办。论坛由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德国柏林啤酒酿造学院、美国酿造化学家协会主办、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据悉,会议设有4个分论坛,涉及众多热点议题,4位知名院士的报告干货十足,对中国啤酒产业如何实现科技创新、高端化方向以及精酿啤酒的未来发展等啤酒产业热点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研判。
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22年,全国规上啤酒企业产量3568.7万千升,同比增长1.1%;销售收入1751.1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225.5亿元,同比增长20.2%。
这一数据也显示出,中国啤酒产业在实现“量价齐升”的同时,开始享受高端化所带来的红利。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表示,中国啤酒产业通过加速市场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牢牢抓住了新消费环境下的大众需求和消费升级机遇,加快高端化发展进程,逆势而上,实现了来之不易的“量价齐升”。何勇指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进步,是实现啤酒产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当下,啤酒产业科技发展的研究方向已从基础科学、市场分析和方法研究拓展为理论探索、产业链联动发展以及包含装备、工艺、风味、生态等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
而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元月提到,啤酒行业已经进入高品质和多元化的时代。未来两到三年,中国啤酒市场的消费容量将处于波动蓄势,至2025年,啤酒产量将升至3800万千升。此外,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导致整个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加速转变,行业会陆陆续续看到更多的高端化的特色的产品。中国的啤酒品牌也应该去做更多的尝试,行业人士要对中国啤酒,中国啤酒的高端化产品充满信心。
青岛啤酒便是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从有一瓶到有一套;从基础质量到特色质量再到魅力质量;从持续深耕关键技术领域,到在菌种研究、风味调控、低碳酿造和产品创新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青岛啤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提到,青岛啤酒将从三个方面以科技之美酿造生活之美:一是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青岛啤酒在蓝谷投资6亿元建设的新研发中心将于近期投入使用;二是将加快产品创新,以科技之美为生活创造快乐,三是聚焦关键领域,引领中国啤酒行业技术进步。瞄准“啤酒+生物+健康”等战略性、前沿性领域超前布局,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生命科学研究和原始创新等。
在本次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原校长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原校长孙宝国,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四位院士的“硬核”报告,也讲明了食品与啤酒新趋势、新方向。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谈到了数字化对于智能工厂的重要性。他提到,数字化的作用表现在运行的指导作用。比如要建一个新工厂,先用数字化进行工厂仿真,保证工厂设计最优化和科学性。21世纪的竞争,不仅仅是两个同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两大供应链系统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恰恰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撑。另外,高效率、低成本、低碳的物流很重要。现在通过工业互联网,减少物流环节、降碳、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原校长陈坚谈到了未来食品的趋势。他表示,“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里面提到,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的迭代升级是大势所趋。总体来看,目前我们国家食品生物制造的年产值大概在2万亿左右,占到食品工业的20%左右,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生物经济保守有约20万亿,乐观的话是25亿。美国方面的资料显示,预计在本世纪末之前,生物制造可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3以上,价值可能接近30万亿美元。生物制造是实现生物经济的主要途径,是以生物为科学为核心的多学科知识及以细胞为基础的多方面技术,支撑着多产业的发展来服务多领域的应用。
同样在食品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原校长孙宝国表示,中国啤酒产业世界第一,食品工业在2007年就已经是世界第一。现在食品产业正在向现代化转型,转型过程还面临一些阻力。食品产业现代化转型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食品的多元化,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第二,要注意食品的风味、健康双导向问题;第三,要重视食品中微料功能成分的作用,特别是相关标准的制定。
除此之外,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提到了生物分析的意义。啤酒和健康领域的关联颇多,我们应用生物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测试。现在发展了分子识别、信号检测类工具,还发展了很多的蛋白质,单细胞的组学,以及复杂的二级结构。未来需要发展生物分析检测的新的技术,把这些用来认识药物、包括啤酒里面的成分。
现阶段,我国市场已步入中成熟度阶段,消费者对于中高端产品需求增长,中高端产品销量将提升,而工坊啤酒(精酿啤酒)属于中高端啤酒,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约为7280亿元,未来8年将以年复合增长率11.2%的速率增长,预计在2030年超过17000亿元。在本次分论坛上,中国酒业协会工坊啤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彭岳也发布了《中国工坊啤酒行业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工坊啤酒企业数量达5000家,形成100多个知名品牌,行业逐渐成熟。从消费量看,中国工坊啤酒消费量已经从2020年的83万千升跃升值2022年的138万千升,2023年的消费量有望达到177万千升。
截至2023年8月4日,根据工商统计数据,我国精酿(工坊)啤酒注册企业数量己超过7000家。分省份来看,山东位列第一,当地注册企业数量超过了辽宁省的2倍。从成立年限来看,近10余年全国精酿啤酒企业数量呈上升态势,2020-2022年间成立的企业数量达列峰值。当前精酿啤酒厂约有400-500家,产能占比为3%-5%;啤酒工坊约有12000-15000家,产能占比约为0.5%;行业从业人员40000-50000人,占全行业从业人员6成以上。
从产品风格变化看,主要呈现7大风格:一是大厂创新意愿强烈;二是小麦热度只增不减;三是比利时(除酸啤)风光不再;四是酒花依旧坚挺,低苦度易饮性更受关注;五是水果大行其道;六是苹果酒异军突起;七是中式风格创新火热。
从模式看,主要有五种模式:一是酒厂+终端店模式;二是餐饮模式;三是新零售电商模式;四是社区模式;五是便利店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啤酒集园进入工坊(精酿)啤酒市场,这些集团凭借强大的品牌和营销能力,迅速占领了一部分市场份额,2023年头部企业布局加速,有望占据更高的份额。
酒业家了解到,同期举办的“产品与消费”分论坛聚焦啤酒行业产品与消费方向,研讨了技术创新对啤酒全产业链发展的助益,以及当代啤酒消费趋势,为啤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而“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研讨了啤酒产业原料、生产到供应链上下游全产业链及碳排放现状,达成了节能减排的行业共识,将在助力啤酒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