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老师日记2019年3月21日·进口葡萄酒为什么没有出现大单品?
艾老师日记2019年3月21日·进口葡萄酒为什么没有出现大单品? 2019-03-21 11:09 12,016 微信扫一扫复制链接分享其他文丨艾庭昨天实在太忙了。要分享的东西也实在太多了,还来不及整理呢。我这里,就昨晚(不是昨晚,是今晨,2点多在吃冷锅串串时)提出的问题,梳理一下,和大家分享。1,为什么要围剿牛肉哥。有同事提出:牛肉哥在抖音上卖99元的进口葡萄酒,是否代表着一种政治正确,让消费者可喝到更加便宜的酒。我的答复:不是。我把我的观点和肖磊的观点一起梳理于下。酒是社交饮品,99元一箱(16.5元一瓶)的酒是否提高了社交体验?酒是酒精饮品,这个酒的品质是否提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更加重要的是,这个做法破坏了行业的生态,不是革命性的,而是毁坏性的。当下,葡萄酒行业,由酒厂提供产品、进口商或者运营商或者品牌公司提供运营,经销商负责将产品送到渠道(或者直接卖给消费者),终端卖给消费者。这些环节,是靠合理的利润进行润滑的。牛肉哥一刀,很爽快的砍掉了所有利润,直销到底。他自己,也许也只拿到3元每箱的毛利,他的供应商只赚5元一箱。如果一样的酒,就按照牛肉哥的卖法,商业渠道就不能健康运作(没有足够的利润做润滑),消费者也喝不到真正的酒。无利不起早,牛肉哥的低毛利,势必让他去向上游压榨成本。那么,已经很低的价格,如果再低,就会牺牲到品质。最后这样的风险会转嫁到消费着头上。谁在围剿牛肉哥?是这个行业链条的既得利益者,包括消费者。当然,盲目的高价格,也是需要围剿的。那是欺骗消费者。牛肉干的进口葡萄酒的购买者,大多是第一次买葡萄酒。第一次,就喝到这样低端的酒,对行业也是巨大的消费倒退。2,进口葡萄酒为什么没有出现大单品?确实,进口葡萄酒很少出现大单品。首先,我们定义一下大单品。因为葡萄酒市场的销售额是白酒的十分之一,我们把大单品的要求也降低一些。如果单品销售超过100万瓶,就基本可以列为大单品的范畴了。其次,葡萄酒生态,不要去分进口和国产。大家都是一样的产品。第三,进口葡萄酒,有大单品,比如卡思黛乐·马茜,也有一些产品,已经露出了单品的迹象,比如阿豹氏。为什么很少呢?因为,进口葡萄酒品牌运营商,对中国传统酒类渠道和消费者消费敬畏不够。中国传统酒类渠道,需要渠道的合理利润,需要对品牌的保护和运营。虽然,层级已经逐渐压缩,连锁和电商日益盛行,但商业行业的本质没有改变。很多品牌运营商,低价操作,对下游渠道没有服务,不搞品鉴会,不建立价格体系,不进行激励,不在产品包装上下功夫,不做促销和广告。什么都不做,怎么可能做成大单品?仅仅招商,毫无益处。中国消费者,对于价格带的重视,比性价比更加重要。不同的消费场景,不同的价位。这一点,我在日记里多次谈到。另外,葡萄酒文化并非中国的原生饮酒文化;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了解不深,所以会更多的依赖外在形式,而不是内在的年份、葡萄品种、产区等风土概念。中国人对数字、对颜色特别敏感;对风土,相对感知较弱。进口葡萄酒的中国表达,大多很差。但是,我相信,随着认知正确,随着葡萄酒市场的扩充,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会有更多的100万瓶的单品出现。碎片化之后,就是粉末化,粉末化之后,就是做馒头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