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为酿:蛰伏、重生、腾飞,重温迎驾经典记忆丨中国酒业·荣耀40年
山水为酿:蛰伏、重生、腾飞,重温迎驾经典记忆丨中国酒业·荣耀40年 2018-05-15 11:04 12,017 微信扫一扫复制链接分享其他倪永培迎驾贡酒佛子岭酒厂酒业家编者按: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二次革命”,不仅改变了一个国家,更影响并惠及了酒行业。1978-2018,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历经“黄金十年”的巅峰,跨越深度调整的阵痛,迎来近两年破冰式复苏。温故知新,是为共享;承前启后,是为开拓。致敬中国酒业改革开放40周年,向改革者致敬,向奋斗者致敬!值此,酒业家传媒向各大酒企征集改革开放40年期间的重要影像资料,将于5月21日首都北京·中国大饭店,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酒业功勋企业、功勋人物评选暨重大成果展”上隆重展出。即日起,酒业家将陆续刊发这些珍贵影像,与诸位分享,一同回望“中国酒业·荣耀40年”。
文丨酒业家记者 郑添秀大别山下、淠河之滨,黄岩洞背山望水,藏天地之灵气,隔河便是迎驾集团总部所在地。淠河水静静流淌,穿山而过,与黄岩洞一同沉浸于静谧之中,山川形胜的秀丽风光在上世纪40年代还少有人知。直到1952年1月,佛子岭大坝动工,为这片沉寂许久的土地带来生机。两年后,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的佛子岭大坝落成,佛子岭水库的名字才为世人知晓。但真正让这里成为生态名片的,则是一年后建成的一家小型地方酒厂——霍山县佛子岭酒厂(迎驾集团前身)。谁也没有想到,这家曾濒临倒闭的企业,不仅后来成为徽酒一方诸侯,更在改革大潮中为当地经济作出了极大贡献。40年间,从一家藏于深山的小酒厂,“设备落后,销量仅几吨”,到如今独立上市、营收超30亿的徽酒龙头之一,迎驾贡酒的传奇与董事长倪永培的人生交织,共同见证了一段时代变幻、酒业风云。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回望40年间的天翻地覆,更让人深刻理解,是什么改变了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以及一家企业。
50年代的佛子岭酒厂蛰伏:贫困县里的深山小酒企1978年的佛子岭酒厂,如同周围的群山一样阗寂无声,那一年,其所在地霍山县工业总产值仅3000万。正是改革浪潮涌动之时,偏远的山区尚无异动,此时成立20余年的小小国营佛子岭酒厂藏在深山,如同蒙尘明珠,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彼时,霍山县工业上缴总税金不足100万元,在安徽省的经济版图中不值一提,要知道,霍山县的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直到2012年才正式摘掉。
1980年3月酒厂先进生产者参加县工交战线先代会,后排右二为倪永培“设备落后,一年的销量也就几吨”,1980年,现在的迎驾领路人倪永培已在佛子岭酒厂干了十年。十年前进厂时,他刚刚18岁,这个成人分水岭的年纪,似乎已预示了他与这家酒厂的缘分。
1984年的佛子岭酒厂地处深山、缺乏资金,尽管困难重重,但在时任副厂长倪永培的带领下,1984年,迎驾人自造了一台自动化搅拌机,这家深山里的小酒厂第一次与“现代化”有了某种联系。即使只是一台机器,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节省了人力时间,更提高了窖池封口质量。资料显示,1985年佛子岭酒厂销售额为90多万元,厂区面积62900平方米,职工116人,固定资产205.7万元。两年后,酒类产品升级换代潮流席卷安徽,盒装酒、瓷瓶酒纷纷面世,品牌、价格也随之提升。佛子岭酒厂紧跟潮流——第一套蒸馏系统、第一条瓶装酒生产线启动,技术裂变带来效益飞速提升,1991年佛子岭酒厂成了全县标兵。与此同时,其“买得起,喝得惯”的品牌广告语也流传开来。迎驾的蜕变有目共睹,这一年,倪永培被破格提拔为霍山县经委主任,兼任酿酒食品总厂厂长。
1986-1996年间迎驾部分产品此后几年,国企经营状况普遍不佳,佛子岭酒厂也不例外,一度濒临倒闭。其时,地方政府开始鼓励公职人员解决国企包袱,1994年,倪永培辞官再入佛子岭酒厂,再次掌舵迎驾——迎驾集团自此启航,小舢板变成了巨舰。
80年代末的佛子岭酒厂
80年代末的迎驾厂区
在迎驾厂区召开的全区酿酒行业工作座谈会
佛子岭酒厂第三届三次职代会代表合影留念
巴士上的佛子岭酒厂广告
重生:改名、改制、改酿造技术在迎驾崛起的历史进程中,9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改名、改制、改酿造技术,一系列重大动作之后,迎驾成为了白酒行业中少有的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也实现了飞跃式增长。
90年代初的迎驾集团
倪永培要把佛子岭的招牌换成迎驾,这一举动在当时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迎驾这个名字透露的是其走向全国的雄心。这个极具历史色彩的名字将传承千年的酒文化与当地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却又摆脱了浓厚的地域色彩,品牌占位上已有全国化视野——国人的迎宾酒。2010年,“迎驾”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司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品牌背后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也得到认可,2011年,“迎驾”商标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改名之后,迎驾与五粮液酒厂科研所合作,学习酿造技术,结束了不能生产高档酒的历史,这一步在日后被证实对迎驾的影响重大:从市场上来看,其“星级”产品不仅引导了安徽高档酒市场,也为迎驾的突破式发展埋下伏笔;从工艺上来看,其生态酿造的源泉正发轫于此。
迎驾总结授奖大会上的倪永培1997年,佛子岭酒厂改制,面向社会和职工募集股金,很快募资就超过800多万,同年,“安徽迎驾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四十余年的佛子岭酒厂一朝换了新颜,局面大变。据了解,改制后第二年,迎驾营收突破2.25亿,利润4000多万,是改制前的三倍。除改制外,当时迎驾出台的改革措施还涉及投资、销售、管理、薪资等多个方面。1998年,迎驾缴纳利税跃居六安市第一。1999年,迎驾营收达3.2亿元,位居全省酿酒行业前列。
2015年翻拍的迎驾车间老照片改革按下启动按钮后,迎驾实现了破竹式的全面增长。倪永培的改革思路是全方位的,在“以酒为主、发展相关产业”战略下,迎驾集团逐渐成为横跨多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且相关配套产业中,已有4家公司实现产值过亿。2003年,迎驾完成改制,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民营企业,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迎驾文化广场落成
迎驾集团总部而在工艺和市场创新上,这一阶段的迎驾也相当令人瞩目。2000年后,恰逢酒业黄金十年,迎驾打造了“星级贡酒”系列产品,在这一轮酒业争雄中,迎驾逐渐占据上风。2008年,迎驾推出重点系列产品迎驾之星,并确定市场主打产品“银星”,顺应第一轮消费升级,围绕产品定价、消费者培育和渠道流通下苦功。彼时,风靡一时的“盘中盘”模式迅速兴起,通过酒店盘中盘运作,迎驾在安徽市场势如破竹:首先实现了合肥市场爆破,仅银星一款产品,高峰时期在合肥地区销售达6亿,省会市场强大的辐射带动,再加上传统优势区域六安、安庆的销量增长,迎驾打开了全省市场,不仅在这一时期成为知名品牌,还在多地建立了根据地市场,形成今天超30亿规模体量的雏形。自此,迎驾走出大别山,逐步在江苏、上海、北京、天津、湖北、江西、浙江、河南、河北、内蒙古、山东、广东等省外市场布局,开启全国化之路。事实上,从改名伊始,倪永培就意识到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大驾光临,喝迎驾贡酒”“迎驾贡酒,国人的迎宾酒”,2000年以后,迎驾开始大力打造品牌文化,将以客为尊、以礼相待的迎驾文化融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之中,在各大媒体包括央视等平台上频频亮相,其打造的超6000平的酒文化博物馆,还成为佛子岭国家旅游景区的景点之一。2007年,安徽迎驾贡酒公司被全国酒业文化组委会授予“中国酒文化百年老字号企业”。
迎驾2000年首届文学笔会合影留念,“迎驾酒文化博物馆”的馆名由当代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先生在参加2000年迎驾文学笔会时亲笔题写。
腾飞:白酒民企第一股,生态酿造之典范自始至终,个体的命运都与时代紧紧相连,这一逻辑适用于企业与行业的映照。2012年,随着“黄金十年”结束,中国酒业由热闹走向沉寂。比中国酒业更早复苏的迎驾,在2015年迎来了新的历史节点。这年5月,迎驾贡酒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白酒行业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迎驾集团下辖17家公司,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员工1.2万人,与30年前相比呈几何倍数增长。不仅如此,集团还连续6年荣登安徽省民企纳税前列、21年蝉联六安市纳税冠军。 谁能想到,这就是40年前那个从霍山县走出的深山小酒企?
生态洞藏生产车间度过了短暂调整期的迎驾,已经意识到原来的主导产品线逐渐落后,并在2015年推出了生态洞藏系列产品,以生态文化重新抢占品类及品牌文化新高地。事实上,迎驾开创性的生态酿造模式已久有渊源,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曾评价:“迎驾贡酒是中国生态酿酒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迎驾洞藏主力产品
2015年第二届迎驾大别山生态文化笔会
当下酒业所提倡的打造“花园式工厂”,于迎驾而言却是天然的优势。迎驾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里的酒厂、中国好水县内的酒厂、中国天然氧吧中的酒厂、中国竹子之乡里的酒厂、国家4A景区内的酒厂、中国生态环境最美的酒厂。迎驾所在的霍山县,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茂盛,年降水量1500mm左右,全年相对气温15-20℃,森林覆盖率达76%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于世卫组织标准40-60倍。得天独厚的生态产区为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高质量的自然环境。水乃酒之血,好水酿好酒。迎驾所在的霍山县,全年雨量充沛,山泉水系丰富,是“中国好水”优秀水源地。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霍山境内,大别山山高林茂,多为不溶于水的花岗岩地质地貌结构,源于白马尖的山涧泉水,流经60万亩茫茫竹海,经竹根与花岗岩石层层吸收过滤,水中蕴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水质纯净、甘甜,是优质的天然山泉水,泡茶茶香、煲汤汤鲜、酿酒酒美,当地人称此水为“剐水”,也叫“竹根水”。迎驾贡酒从原酒酿造到生产勾调,都以“竹根水”为“调料”,形成了“晶莹剔透、绵甜爽口”的独特品质。去过迎驾工厂的人,无不沉醉于其美景与生态之魂,生态白酒品质之源令人信服。继2013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认定为“生态环境最美的酒厂”后,近日迎驾又入选“绿色工厂”,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酒类企业。
烟雨濛濛,笼罩在雾气之中的迎驾厂区犹如仙境,水墨不足描画
佛子岭水库
但想要酿出真正的生态好酒,还需要酿酒师的匠心酿制。白酒泰斗沈怡方先生曾表示:“迎驾贡酒甜香醇厚,这是自然环境和酿酒技术的结合,这是生态和人的结合,才能产出这么好的酒。”2007年,迎驾贡酒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在历史悠久的白酒行业,工匠精神的体现既饱含精益与专注,还兼具创新与突破。继改酿造技术过去十四年后,2008年,迎驾贡酒酿造工艺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论是工匠精神还是工艺传承,其根本都在于人。从这一点上来说,迎驾有特殊优势:十八岁成人即进入佛子岭酒厂的倪永培,如今已在酒行业浸淫了整整48年。2011年,倪永培被授予“中国酿酒大师”荣誉,自此成为当下业内唯一一位拥有中国酿酒大师身份的企业掌舵人。倪永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大自然是最好的酿酒师”,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意识,才有了他“生态酿酒第一人”的身份,而其提出的“六大生态酿造体系”则直接决定了迎驾的现在与未来。所谓六大生态酿造体系,也就是“生态产区、生态剐水、生态酿艺、生态循环、生态洞藏、生态消费”,这六大体系为迎驾打造了六位一体的全产业生态链。除稀缺的自然环境与生态剐水外,在工艺上,迎驾的制曲与窖池也独具特色:中温包包曲大幅提高了优质酒率,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曾特地考察迎驾包曲并评价“曲块上附着的微生物更多,能够接触到更大面积的空气”;在窖池工艺上,迎驾是徽酒中唯一采用“窖换窖”工艺的酒企,换窖加大了工作强度与难度,却能优化酒质。
竹根水即“剐水”
在坐车前往迎驾工厂的公路上,可以看到路旁矗立的山石景观上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题词,这也是迎驾践行至今的准则。迎驾积极探索白酒酿造生态循环,如今已形成了完整的全生态循环系统:废液转沼气,沼气可发电,余热可酿酒,废糟作饲料。此外,其废水全部经降解及处理后达标才可以外排,水清足以形成鱼戏莲间之景。
迎驾工厂生态循环系统
这一体系中最珍贵的是“生态洞藏”,这也是生态洞藏系列的由来。2014年,迎驾在原有明代古洞黄岩洞基础上,斥资数亿元修建成洞藏基地,打造了独有的生态洞藏模式,洞内常年保持20℃左右的温度和85%-90%的湿度,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丰富微生物群与洞藏原酒发生交互反应,使酒体更醇香。
迎驾生态洞藏基地——黄岩洞
倪永培说,“消费者认为健康好喝的酒才是好酒。”前五大体系的打造最终还要落实到消费者层面。时下消费者饮酒之风越来越趋向健康理性,“小酌怡情”“喝少喝好”的共识深入人心,已经成为消费者饮酒主流,尤其在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不上头、醒酒快也成为消费者的新诉求,而提出生态消费的迎驾则以“醉得慢、醒得快、有点甜”的品质追求体现了生态酿造的成果,得到市场认可。生态洞藏系列的表现不负众望。“洞藏6、洞藏9、洞藏16、洞藏20”四大产品覆盖150-600元价位带,在次高端这一省级名酒与全国性名酒竞争激烈的角力战场,创下不俗战绩:自2015年投放市场以来,生态洞藏系列已连续两年实现高速增长,为迎驾实现百亿目标奠定基础。
迎驾集团大门
迎驾大鼎
2017年中国生态白酒研究院揭牌
如今的迎驾贡酒年产原酒已达3万吨、白酒储存能力达20万吨。而迎驾的生态酿造蓝图也正在产生更大的影响——2014年安徽省唯一一家生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迎驾。2017年,中国生态白酒研究院在迎驾成立。在迎驾的生态白酒第一品牌蓝图下,倪永培曾表示,“抢占北京、上海这样的核心城市,是为了传播品牌、树立形象,最终完成全国市场布局,其难度可以想象。但只要目标和战略正确,哪怕三年五年、八年十年,持之以恒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领路人的豪情仍不减当年,今日之生态迎驾在“坚定不移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新浪潮中,又将绽放出怎样的光彩?
新时代的迎驾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