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养生原则(长夏养脾的养生的专业知识)
本文目录一览:
- 1、长夏是指哪个时间段
- 2、夏季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 3、长夏养生,重在祛“湿”
长夏是指哪个时间段
长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指的是农历的六月。这一称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涵和历史沿革。 长夏作为农历六月的别称,承载着古人对时间的独特理解。
长夏是指夏季的一个阶段,即立夏后到小暑期间。按照农历计算,长夏通常从公历5月6日左右开始,持续到7月6日左右。这个时期气温逐渐升高,阳气盛长,天地之间万物生长茂盛。长夏也是指天地之间的一种特定气候环境。
指阴历六月份。长夏,又称季夏,指夏日,读作cháng xià 。因其白昼较长,故称。一指阴历六月,读作zhǎng xià。长就是生长的意思。长夏,意即从夏天生长出来。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长夏来弥补,于是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五教。
长夏一般指农历六月。基本含义:指阴历六月。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长夏来弥补,于是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五教。
夏季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1、夏季该怎样养生清淡饮食夏季多雨潮湿,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没有食欲,脾胃的消化功能变差,因此夏季除湿养胃很重要。薏米可以说是最好的消暑除湿的食品,做粥时不妨放点,或煮点薏米水,外出时带上一瓶,当作饮料来喝。除薏米外,冬瓜、红豆、扁豆也是夏季祛湿的不错选择。
2、夏季养生不能做哪些事情 忌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3、(一)补肾养肺按照五行的规律,虽然夏季的时候心火旺盛,但是肺部、肾部比较虚弱,因此特别注意保养,可以食用生地、百合、枸杞子和桑葚等药物来补充肺部和肾部的虚弱。有些人到了夏季出汗特别多,这时候可以食用一些例如五味子等酸性肺气药,可以预防出汗太多引起的耗伤津气。
4、夏季饮食养生小常识饮食以清淡为主夏季饮食以清淡、苦寒、丰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佳,不要食用黏腻食品,以避免阻碍胃肠消化,同时,勿过饱过饥。夏季酷暑炎热、高温湿重,吃苦味的食物能清泄暑热,更可以健脾,增进食欲。
5、夏季养生在饮食上要注意哪些?夏季养生常识保持情绪稳定,戒骄戒躁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因躁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
长夏养生,重在祛“湿”
原来,这都是“长夏”惹的祸! 陈秀华教授说,中医认为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而湿为阴邪,易伤阳气,且湿性重浊,易引起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人体内湿气聚集得越多,人就越容易觉得困倦。
立秋后,气候还有“秋老虎”,此期被人们视为夏季延长期,故称长夏。湿,是长夏气候的特点,特别容易损伤人的脾胃功能、侵犯肌肤筋骨。故专家强调,长夏养生,注意除湿健脾。 1 如何理解湿邪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长夏季节的“湿”,与人体五脏中的“脾”相对应。
专家介绍,中医学认为,湿邪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湿,一种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者居处潮湿所致,由于长夏湿气最盛,所以湿病较多,这在中医叫“湿邪困脾”。另外一种湿气是内湿,内湿跟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喜欢吃滋腻的食物,从而导致气机受阻,以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时序进入长夏,天气依然湿热多雨,外界湿邪易影响人体 健康 ;而长夏的特点在于阳气从极盛转为闭藏,因为阳气在人体内扮演推动器官功能的作用,可想见这时人体新陈代谢也会随之减缓,湿气代谢不掉,容易疲倦沉重、没食欲、虚胖水肿,累积成痰湿还可能引起三高等疾病。
长夏祛湿药膳 排骨冬瓜薏米汤 原料:排骨适量,鲜冬瓜500克,薏米50克,油、盐适量。做法:排骨洗净切好;冬瓜连皮,切块,薏米洗净。一起放煲内,加清水适量煲汤,汤成加油盐调味。喝汤,食肉、冬瓜、薏米。砂仁煲猪肚 原料:猪肚250克,砂仁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