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的“仁怀速度”
四十年来的“仁怀速度” 2018-09-19 15:25 12,063 微信扫一扫复制链接分享其他酱酒仁怀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仁怀仅有茅台酒厂,产量仅有2000千升;40年后,仁怀白酒生产企业达346家,酒类企业2000多家,具备产能50万千升。改革开放后,仁怀白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40年来,以酒为灵魂和支柱的仁怀,先后获得“中国酒都”“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全球烈性酒特色产区”等诸多誉名,但这些荣誉并没有让“仁怀”止步,而是踏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1978年,中国白酒尚处于起步阶段,仁怀酱香酒也不例外,在中国白酒行业处于一支很小的力量。2017年,仁怀白酒产量达30万千升,白酒销售额达610亿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贵州省著名商标116个、省级名牌产品19个,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品牌价值720多亿元。茅台酒产量已经达到4.8万千升,茅台集团系列酒近4万千升。茅台、MOUTAI品牌价值上千亿元,茅台市值近万亿元。2018年,中国白酒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仁怀酱香酒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仁怀酱香酒的代表茅台更是行业领头羊。
四十年来,仁怀曾经创造了被行业惊叹的“仁怀速度”。然而,在这过程中,仁怀酱香酒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有高潮、有低谷。据了解,仁怀酱香酒发展经历了3次跌宕,分别是198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白酒行业收到市场经济的空前挑战;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爆发,行业低迷,企业难受,市场上充斥着诚信危机,不少企业纷纷开始做浓香酒,只有茅台在坚持做酱香酒;2013年,“三公消费”和消费升级的影响,行业出现断崖式下跌。对于这三次空前危机,仁怀市委、市政府直面再生产资金困难、市场拓展困难、产能闲置、产品积压等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茅台坚守质量,坚持只做酱香酒,引领仁怀酱香酒“破冰”也做了出不可取代的贡献。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出台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针对贵州的国发2号文件,特别提出了在赤水河流域发展白酒产业,建设茅台机场、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贵州省委、省政府针对仁怀提出“一看三打造”“再造一个茅台”等战略目标,同时,贵州省人大专门针对茅台生产水源出台了《赤水河保护条例》。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这些好政策的支撑下,茅台引领,企业积极应对,仁怀才有现在的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设施功能全、产业集聚程度高的和谐局面。2017年,仁怀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62.6亿元,增比进位居全省县域第一方阵,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86位。目前仁怀厂区生产能力达近30万千升,白酒仓储能力达13万吨,包装能力达13.12吨,仁怀产区建设进程正向“赤水河流域产业集聚中心”“茅台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区”“国酒之心”目标迈进。数据显示,2017年,仁怀地方白酒生产企业达342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69家;持有白酒商标4328枚,其中中国驰名商标达5枚,成功申报“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区域品牌价值达720多亿元;地方白酒产能43.2万千升,比2012年增长了13万千升;白酒产量21.3万千升,比2012年下降1.7万千升;白酒产值87.4亿元,比2012年增长22.9亿元;白酒销售收入70.12亿元,比2012增长9.5亿元。按照初期目标,仁怀到2020年,白酒产量将达50万千升;白酒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茅台集团和地方白酒产值均突破1000亿,占全国白酒销售额的3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