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酿茅台镇酱香酒的历史及价值、看完了你就知道了
原:古酿茅台镇酱香酒的历史及价值、看完了你就知道了 茅台酱香酒生产工艺图 贵州省遵义地区仁怀市茅台古镇一带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产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这便是酱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前人把这一带称为“酒乡”,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市茅台镇的酒最为甘洌,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 茅台镇开设正规作坊始于何时尚无明确考证,据茅台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家庭和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其中有酿酒作坊,族谱所载邬氏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胡李化龙平定动乱后定居茅台的,这说明茅台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酿酒的正规作坊,茅台酒独特的回沙工艺在这个时候基本形成。 茅台最早的酿酒坊名称据考查是“大和烧房”这个信息是从茅台扬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名单有“大和烧房”而获得。其实茅台酒的清代已相当兴旺,道光年间已远销滇、黔、川、湘。咸丰年间由于战乱生产一度中断。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坊在旧址上开始重建,这以后的发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烧房”。最先开设的是“成义烧房”,其次是“荣和烧房”“恒兴烧房”。成义烧房的前身是成裕烧房,于同治一年开设,创始人华联辉。华联辉祖籍江西临川,始祖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后定居遵义,华联辉主要经营盐业,中过举人。曾间茅台出好酒,于是决定设坊烧酒,经其三代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起初年产茅台酒1750公斤,名叫“回沙茅酒”。华联辉之子华之鸿接办之初仍只是附带业务,直至茅台酒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之后才引起华氏的重视,年产扩大到8500——9000公斤。1936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通车才给茅台酒的外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酒俗称“华茅”。 由于茅台酒销路好利润高,清末以来许多资本家都企图仿制。如遵义的集义酒厂,贵阳的荣昌酒厂等先后到茅台聘酒师。抗战胜利后仿制者就更多了,如贵阳的“金茅”、“丁茅”、“王茅”,但都未成功相继倒闭。茅台所特有的地形地势、土壤、水质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造就了茅台酒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饱满、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独特风格,是其它任何地方无法仿制的。 1951、1952年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没收的方法,把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房合而为一,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从此茅台酒厂不断发展壮大。虽几经波折仍艰难前进,1977年,总产量达763吨,销售387.8吨,达历史最高水平。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得到了国家领导的特别青睐,曾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为“国酒”,茅台酒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 茅台镇,这个神秘而又古老的传奇古镇酿造着一代又一代的神奇传说。茅台酒就是那名扬中外、香飘九州的酒林至尊,曾迷倒多少政客文人。在这个有着深厚酒文化积淀的东方文明古国里,茅台镇以其特别的历史背景和迷人的神秘色彩吸引了众多的历代名人,甚至成为有些人心中朝拜的圣地。当代诸多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宗教领袖,如王震、田纪云、杨波、朱学范、许德珩、陈再道、启功、伍修权、刘海粟等或参访茅台镇,或为茅台酒题辞,其幽幽墨香为茅酒增辉。茅台酒以其至高无上的品位和国色天香的品质令众人倾倒。特别是近20年来,茅台集团与部分酿酒厂陆续封坛存酒,并少量推出酱香老酒,堪称酒中极品,填补了中国极品酒的空白。对于爱酒和热衷于酒文化者来说,为能斟上一杯十年、二十年酱香老酒则无比荣耀,津津乐道。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茅台酒同样挑起了把民族品牌发扬光大的历史重任。茅台酒在华夏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神圣而又坚毅的丰碑,茅台酒在国人心中的认知度和忠诚度牢不可破,并赢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第一名的盛誉。茅台人为感谢和回报国人的厚爱,励精图治、永攀巅峰。迄今,茅台千余家酒业公司共同在茅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以标准的茅台工艺酿造出酱香佳酿研究、传承着酱香酒文化,并将家乡的“水”与天下君客共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