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比浓香型更健康,别闹,少喝酒才更健康
健康,是每个人都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的酒自古便与药同源,《汉书·食货志》中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对于白酒与健康,有人曾提出过一个疑问,白酒香型众多,浓香型与酱香型白酒在健康维度上,谁更胜一筹。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白酒中有哪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茅台查阅国外对饮料酒的研究,发现适度饮酒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中国白酒在酿造过程中利用酒曲,在开放的环境中使得粮食糖化、酒化,正因如此中国白酒相较于威士忌、伏特加等洋酒,成分格外复杂。据悉,目前已在白酒中检出1737种成分,包括酯类、醇类、酸类、吡嗪类、呋喃类、芳香类化合物等,其中不乏人体必需且无法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因此,相较于洋酒,白酒在健康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健康举例来说,中国白酒中酚类化合物以芳香族化合物为主,具有抗氧化作用,它们来自酿酒的原料小麦或在制曲过程中由微生物生成。白酒中还有一系列非挥发性脂肽类化合物,其主要生物活性功能有抑菌、抗癌、抗病毒、溶纤活性等。酱香型白酒,突出的特点是得益于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发酵周期长、贮存时间长的“四高两长”工艺。通常来说,酱香型白酒吡嗪类化合物含量最多,浓香型次之,清香型最少。白酒中含量较高的四甲基吡嗪除了赋予白酒特有的风味外,其功能活性也比较明显,如扩张血管,改善组织微循环,有一定的调节免疫作用,抗组织纤维化等。值得注意的是,白酒是由98%的乙醇、水和2%的微量元素组成的,尽管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成分种类不少,但是总量很低,所以指望喝白酒喝出健康,还不如去跑跑步来的实际。再者,白酒因为工艺等的差异划分成不同香型,不同香型的白酒微量成分的组成各有差异,不同的微量成分有不同的功效,因此不存在哪一种香型比另一种更健康的说法。白酒数据显示,按13亿人口计算,2013年我国人均白酒饮用量已经达到9.43L/年,这一数值已经超过美洲最高的人均饮酒量8.2L/年(1980年),但尚未达到欧洲的最高饮酒量17.1L(1979年)。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婚丧嫁娶、朋友聚会,白酒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必需品,饮酒频率越来越高,饮用量似乎也越来越大。中国古代医学家很早便论述过健康与饮酒数量之间的关系,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可见,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有损健康。喝浓香,喝酱香,喝“谁”才能够喝出健康来?不敢下论断,但确定的一点是,唯有“少喝”,才能够喝出健康来。(周锦程)